台灣推動有機農業已經超過20年的時間,不過在近3年農委會投入相當多的經費輔導認證單位,並透過各地區農改場和縣市政府的重點輔導下,面積已經超過5200公頃,其中最大的面積是有機水稻和蔬菜,除了有機水稻栽培技術的成熟外,大面積有機蔬菜的栽培在宜花東和中南部大面積的栽培下仍是供不應求。有機農民的通路除了量販店、有機專賣店和宅配的方式外,最能夠接觸消費者的就屬農夫市集,目前已經超過20個以上友善環境的有機市集,經農委會輔導的有機農夫市集共有正面表列如下:
- 彎腰農夫市集
- 簡單市集
- 希望廣場農民市集
- 漂鳥環球市集
- 花蓮無毒農業市集
- 林口台地農夫市集
- 桃花源綠市集
- 竹蜻蜓綠市集
- 合樸農學市集
-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
- 虎腳庄農夫市集
- MIT興大驗證農產品市集
- 竹山農夫市集
- 銅鑼鄉假日有機農夫市集
- 嘉大有機農夫市集
- 「打手機鄒」原味市集
- 台南有機農夫市集
- 微風市集
- 南區消保有機農夫市集
- 北區消保有機農夫市集
- 東北區消保有機農夫市集
- 屏東有機農夫市集
- 大宅院友善市集
- 花蓮綠色小農市集─好事集
- 秀明自然農法農夫市集
- 台東大學有機農夫市集
資料來源:直接跟農夫買FB
我們可以發現農夫市集可以分成都會型和鄉村型,都會型因為接近消費地且多設置在假日人口聚集的地方,且多數和5都以及大學的結合,台大有機農夫市集就是最好的範例,雖然最近因為種種的原因已經取消經營,但是結合大學和在地的消費人口是經營農夫市集的不二法門。有固定的消費群很容易才可能支撐住有機農夫市集的模式,在東部或南部產地因為家家戶戶多有種菜,假如當地消費人口不足,單單要靠外來的觀光消費人潮的話,就很難讓市集長期經營下去。
對消費者而言,只要在假日就可以購買到低碳的食材,不但能夠兼顧小農的生計又兼顧家人的健康,雖然有些人認為有機的農產品比一般市售的農產品貴一些,但如果用長期家人的健康和環境的永續為出發點,在能力許可下支持有機農業是必要且可行的,這也是最划算的交易之一。
但對從事有機農業的農友而言,要放棄過去數十年的慣行農法,投入有機不但要寫生產履歷,環境和農產品又要經過驗證機關層層把關才能取得證書,將有機農產品上市,投入的心力和風險和慣行農業不能相提並論;我們來算一下,一個小農戶假如在農夫市集的營業額以8000元來計算,需要售出100台斤的有機蔬果,以毛利35%估算僅僅有2800元的收入,再扣除掉當天的人工費用1150(以未來的最低工資計算10小時的工時)和350元的交通費用之後,淨利僅有1300元,這可能小農戶這一週重要的收入之一,因此建議認同這樣理念的妳,下次到有機農夫市集記得和農夫說,辛苦了,也記得不要再殺價了!
留言列表